要想手足口病毒爬远点,华西专家这份最新xuān的《手足口病应对手册》请收好!
才度过了一个无处溜达激情万丈的小长假,相信你们已经从世界杯,618的小高潮跌入无处藏身凡人俗事的小低谷,还好有华西辟谣小分队解救大家于周二的无奈无聊忘我工作之中。
今天我们要给大家科普手足口病。
对,就是那个每年都要搅捎一下,最近又不请自来,
让爹妈们担惊受怕,
让幼儿园闻风丧胆,
让娃儿们哎哟连天的鬼东西。
这个先人板板到底咋个惹出来的?如果惹不起,躲得起不?如果不幸遭了又咋个办?
今天,我们感染性疾病中心的王铭医生、周少群主管护师,在好好生生xio习了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的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(2018年版)》后,送上这份新xuān的手足口病应对手册!
官话简洁版
1、手足口病在每年春夏季、夏秋季高发;
2、患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,3岁及以下发病率最高;
3、可能反复得手足口病;
4、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和手足口病的疱疹位置不一样;
5、危重症手足口病会致命;
6、注意卫生,接种手足口病疫苗。
【辟谣小分队啰嗦版】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主要以发热,手、脚及口腔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临床表现。重症手足口患者还会可出现脑膜炎、脑炎、肺水肿和循坏衰竭甚至导致死亡。
“啥子喃?这个病还会要命啊?!”
嘘,小声点,先不忙惊抓抓的嘛。
这个病是会要命,传染性也比较强,但是也不用惊慌,先看一段数据:
【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37.01/10万~205.06/10万,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.46/10万~51.00/10万之间。】
来,手指拇儿比起,哦,计算器拿出来除以10——
你看,一万个娃娃里面可能有4—20个娃娃容易被传染上手足口病,而真正危及了生命的,一万个里面大约有0.6—5个。
所以,对于手足口病的总方针是,不能掉以轻心,但真的也不用太虚火。
首先,任何年龄都可能会感染手足口病。
其次,发病儿童主要集中5岁及5岁以下娃娃,而3岁及3岁以下的娃娃发病率最高!
没得其它啥原因,就是传染!传染!传染!
1、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食具、奶具以及床上用品、内衣等引起感染;
2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;
3、喝了或者吃了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;
4、接触了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皮肤、黏膜疱疹液也会被感染。
也就是说,娃儿摸了一下患有手足口病患儿的手手,咬了一口别个正在舔的糖糖,或者为了抢个玩具割了孽,都有可能要被传染哦!
根据手足口病的病情,一般分为两种,一种是普通型的手足口病,一般娃儿发病完了自己会好;另一种是危重型的手足口病,就是会致命的那种!
Q
“那医生,我咋晓得娃儿是不是遭了手足口病,是普通的那种还是严重的那种喃?”
下面教你如何根据娃儿的症状做正确的处理,真的是重点本点了。
01
啥子都不用做——潜伏期
症状
莫得症状!
处理
没有症状处理个鬼啊!
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多数为2~10天,平均3~5天。
意思就是,这个病不是说今天早上接触了手足口病的娃娃,下午就会出现症状,而是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,可能三五天之后才会有症状。
02
对症治疗+观察+隔离——出疹期
症状
发热,手、足、口、臀等部位出疹子,可能还会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(有点像感冒)。
Q
“他们说看娃儿是不是手足口病,就看娃儿长疹子没有就可以了?”
答:NO,手足口病的娃娃不是都会长疹子,比如有个别的娃娃只发热、咳嗽,就不长皮疹,也有的娃娃只长皮疹,不发热也没有其他症状。
处理
不需要住院治疗,在家隔离,以对症治疗为主,比如发烧得比较凶,就吃退烧药。
家长们请放心,如果娃娃只是有这些症状,是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,绝大多数娃娃会在这段时期后痊愈。
在这里,需要重点喷痰一下隔离这个事情。
隔离,就是喊娃儿好生在屋头!
千万不要想到,我们幺幺在屋头关了几天,
要去超市门口坐会儿摇摇,
要不然带到商场头去吃个饭饭,
再不济楼下小区里耍会儿梭梭板……
家长些,这样不叫隔离哈!
要知道,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,这也就是为啥子医生强烈建议,娃儿即使已经不烧了没得疹子了,感觉已经恢复得七七八八了,但一定要继续关到屋头隔离。
我晓得你们要说:“哎呀娃儿在家头关了几天了,耍得磨皮造痒的,好造孽嘛!”
造孽?把其它小朋友惹到了就不造孽了嗦?把其它小朋友惹到了然后东传染西传染过几个月又传染回来了,就不造孽了嗦?
一般来说,护理得当,娃娃7-10天就痊愈了,治愈后再隔离一个星期,差不多就可以去幼儿园了!
记到:冤冤传染何时了?娃儿隔离半个月!
03
去医院+仔细观察——神经系统受累期
症状
在出疹期症状的基础上,少数娃娃在发病1-5天之内,还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,表现为精神差、嗜睡、吸吮无力、易惊、头痛、呕吐、烦躁、肢体抖动、肌无力、颈项强直等。
处理
要去医院。
家长们要小心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尤其是3岁以内、发病5天以内的娃娃,要尽快去医院并密切观察,谨防这些症状是危重型手足口病的初期征兆。
04
尽快送医院+积极治疗——危险期
症状
这部分症状多发生在发病5天以内,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、出冷汗、四肢末梢发凉、皮肤发花、血压升高。甚至出现口唇紫绀、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、血压降低或休克,抽搐、严重意识障碍等。
处理
送医院接受治疗,有条件应接受ICU治疗。
Q
“医生,上面那几坨感觉字还是有点多,有没有学渣版的家长指南啊?”
答:就晓得你们懒!拿切——
学渣版家长指南
如果娃娃在3岁以内,发病3天以内出现以下症状,就有可能是危重型的手足口病,一定及时送医院:
1、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℃,吃了退烧药但效果不好;
2、 精神萎靡、头痛、眼球震颤或上翻、呕吐、易惊、肢体抖动、吸吮无力、站立或坐立不稳等;
3、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、减慢或节律不整,出冷汗、四肢末梢发凉、皮肤发花、血压升高。
除了手足口病,最近疱疹性咽峡炎也在高发,但是因为都要长疱疹,要发热,所以很多家长是搞不清楚这两种病的。
相同点
长疱疹
娃娃容易遭
可能发烧
有潜伏期
会传染,患病后娃儿都要隔离
不同点
出疹位置不同:
为什么叫手足口病,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手、足、口腔里面都会长疱疹,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长在口腔;
发病风险不同:
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,一般可以自愈;而手足口病则有可能是危重型,危及生命。
症状不同:
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娃娃容易喉咙痛、流口水,而手足口病的娃娃不得。
PS:由于具有传染性,得了疱疹性咽峡炎的娃娃一般也要隔离14天!
Q
“医生,我娃儿遭过手足口,二天是不是就终身免疫了哇?”
NO!我们又要扯起喉咙大声武气地吼——
得了手足口病之后,并不会终身免疫,运气不好的话还会中招!
但是,很多家长又要问了,出去耍的时候也不晓得哪里可能有手足口病毒,哪个小朋友又可能是在潜伏期没有症状,那就对这个病莫法了哇?
不是,手足口病也是可以预防的。
1、一般预防措施
①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。
② 勤洗手,不要让娃娃喝生水,少吃生冷食物。
③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。
④ 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到公共场所的次数,人多的地方少去挤。
Q
“医生,关键是我们屋头有两个娃儿得嘛,如果一个遭了手足口,另外一个咋个预防呢?”
答:如果有条件,最近这半个月尽量选择分开养育,比如父母照顾病童,另外健康的那一个送到奶奶或者外婆家。
如果没有条件,那也要尽可能做到分房间隔离,注意房间清洁卫生并保持通风,娃儿的玩具、餐具等每天清洗消毒,专人专用,减少间接接触传播,家长在接触患病孩子后,要记得立即换衣服洗手。
2、接种疫苗
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的EV-A71型灭活疫苗已经上市了,可用于6月龄~5岁儿童预防EV-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。
家长们可以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当地疾控中心咨询或接种。
Q1
“打了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得手足口病?”
答:不是,目前手足口病疫苗仅能预防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。
Q2
“那打这个疫苗的用处在哪里呢?”
答:用处相当大!因为危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,能把重症的那一类手足口病预防到,这个疫苗已经hin腻害了!
Q3
“那已经遭了手足口病的娃儿,还需不需要接种疫苗呢?”
答:需要!手足口病不会终身免疫,所以已经感染过手足口病的娃娃,有条件仍然建议接种EV71灭活疫苗。
1
成年人会不会被感染手足口病?
答:会,只是成年人患病一般症状较轻微。但是只要成人感染了病毒,即使症状轻,仍会容易传染给娃娃。
所以为了保证娃儿的健康,建议家长们回家第一件事情不是去亲你的幺儿,抱你的乖乖,而是洗手!圿圿(jiá)搓干净!
2
每年手足口病高发期,给娃儿喝点抗病毒冲剂行不行?
答:没有必要,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能抗手足口病相关病毒。
3
手足口病抗体喷雾有没有用?
答:现在有些小店、幼儿园门口小摊摊有人就在卖这种喷雾,号称用了可以杀死手足口病的病毒。
算了嘛,这些多半是三无的东西,连普通的消毒液都比不上,更不说杀死病毒了,不要相信他们哈!
今天的标题,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不礼貌。
毕竟对于这些不讲礼貌就来欺负我们娃儿的病毒,真的不想跟它们讲什么礼貌。
但转念一想,
算了,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,文化博大精深,
那最后就给大家科普一组,关于委婉地请各种病毒走远一点的礼貌用语吧。
1、病毒宝贝,你妈喊你回家吃饭。
2、亲爱的病毒,我送你离开,千里之外。
3、病毒先生,请以最小的摩擦力消失在我的视线里。
4、世界这么大,病毒啊你怎么不去看看!
5、奔跑吧,病毒兄弟!
6、病毒君,请你先团成一个球,然后用比较圆润的方式,离开我们吧。
gǔn
参考文献
【1】2018年最新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.
【2】隋美丽,张超,黄学勇等,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研究,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[J],2015,06,10,(6):483.
【3】邓鹏,杨颖,林健东等,手足口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,中国疾病控制杂志[J],2013,04,17(4):312-313.
【4】朱启镕,曾玫。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挑战,微生物与感染[J],2012,7(2):84.
【5】仲年发,张志诚,赵继军,基于年龄结构的中国大陆手足口病流行特性的分析.中华疾病控制杂志[J].2015.7.19(7):651.
(本文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王铭主治医师、周少群主管护师,图据网络)